转换学生与考生,成为合格的高三考生


来源:高中英语教学交流
发布时间:2011-09-28 19:52: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奉行“无知无畏”的精神,要养成给自己找茬的习惯。将“我这么去想怎样怎样,我这么去理解如何如何”作为主体思想,其余“标准答案”与老师讲解,一律作为参考或验证自己的思路,才是一个考生该干的事。

  学生,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但是残酷的高考(因为人多好学校少)制度,以及学业压力的驱使下(深层次是就业压力),教育也渐渐的扭曲成为为应试服务的模式这就要求了,我们不仅是一个学生,还要是一个会考试的考生!虽然很多学生因为考试、因为课业负担抹杀了学习的兴趣。但是无可否认,绝大多数学生对高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停留在以“被迫吸收”的方式学习为主,往往“主动出击”的人很少。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主动钻研学科(非知识,而是试题),并成为一种兴趣,他们这种以题为主的学习方法,就已经慢慢的向“考生”转化。并且这些人大多数就是我们口中的尖子生。高三复习为何随着时间慢慢的以题为主?为何题海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战术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就是高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化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为主动参与考试的“考生”。

  学生以学为主,考生以考为主,大多数同学天天都在做题、模拟考试,就以为是考生了,这是大错特错的,什么时候变成考生呢?就是真正考试的时候,即有临场压力状态下,题目答案无从参考的前提下做题。如半期考、期末考、模考的时候,算是半个考生了,到高考的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考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平时所干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在学呢还是在考?毋庸置疑,当然是在学,哪怕做题的时候也是在学题,而不是做题。大家做题或者考试的时候,通常做错了题,比如说一道阅读题(语文、英语)大家想一下,当做完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我相信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B怎么错、C怎么错、D怎么错,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题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学生看原文怎么解释,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所以答案选A,而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例子,数学题。假设做道题,要么做错了,要么不会做的时候,可能自己会研究或者看着解答。大多数学生自己看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后,就能清晰地了解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解题思想”,就认为自己懂了。并且大家总以为这么学习才是合理,弄懂每一道题不就可以拿下分数吗?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

  这么做根本就是停留在“学生”阶段,看着正确答案做题,怎么想都是对了,就和看白话小说一样,看完过程就明白了什么情节,但是到考试时真正有用吗?用是肯定有用一点,因为有的学生至少隐约明白或者潜意识下遇到这类题型会照猫画虎,有的确实能画出来了。并且做得多了,总有些相类似的解题过程被同学们掌握,遇到这类题时,也许能发挥出来,但是能够确高考时保碰上的都是熟练得题吗?都能发挥出来吗?

  大家都知道,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学生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真的正确的话,按理说获得高分的比例应该较高,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在很好的学校,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一个班的也就是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比如前面提到的做阅读例子:本着正确答案是A的前提下,再仔细研究一遍题目后,既不用担心时间消耗,又不担心单词不认识,句子看不懂的还可以慢慢分析一下,最终他把这道题完完全全拿下了,知道为什么A是对的,B、C、D是不对的,至此好象学会了全部知识。可是大家思考一下,考场上你发挥出来的是什么水平?是第一次接触到这道题的水平。你掌握完这道题对你做下一篇有什么帮助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去“学习”,对考试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咱们自己看参考书或者听老师讲课,有人告诉我答案是A怎么对的,B、C、D怎么错的,是从原文第几段、第几行验证。但是换一篇文章后,还能从第几段第几行去验证吗?考数学的时候,题目会给你明确的思路让你“填空”吗?

  那如何向“考生”转变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必太花时间研究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要研究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的时候如何把正确的答案做出来。也就是去研究凭什么我要这么做,凭什么我选出A这个正确答案,这样去研究题目,才是真正站在考试的角度上出发,考试要站在对方角度去看问题,就是学会站在出题者的角度看问题,他问什么,我们回答什么,要关注问题本身。比如说数学解答题,给你一些条件,让你求出个看是无关的结果,那么就要根据题目给的条件,找出哪条路子能通到结果,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求什么,其中差异点在哪?或者说要想求这个结果,上一步前提是什么?罗列出来后再看这一前提的满足条件还缺什么,再列出满足这一条件的必要前提,直到题目条件能够代入。这就是利用题目本身求解的过程,才是考生要做的事。如前面提到的英语阅读,我们要找出如何选出A的做法,才是作为一个考生要做的事,研究为什么并非没有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做题的规律技巧,做对这道题的做题方向、对题目的理解、怎么样找上下文来验证,这些方法才能带到下次做题当中去。因此,成为考生的先决条件是:善于关联与思考。

  一个合格的考生,必须抓住考试的本质,在考场上始终要保持客观性,即试题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尤其是理科和英语,还有选择题这块,标准化答案只有一个,你为什么会在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做错呢?一主观想象,你当时认为这个答案是说的通的,但是你是出题的,还是人家出题的?是你以为题目包含了这个东西,但是题目说到没有?没有。所以你做错了,错了不要紧,最怕的是以为这么着做错了是马虎问题,马虎就是想当然或者想的太多造成的。

  什么是客观性?就是假设别人没说,你就不知道。尤其是英语阅读,很多答案看似没有道理,反而是正确的。比如说我出道题:一天没吃饭了,我要大吃一顿。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A选项:一天没吃饭,我饿了;B选项:我正在大吃一顿;C选项:我一天至少吃一顿。问这三选项选哪个?选A的就是习惯性主观,题目告诉你我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没有,就没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选B的是没有根据题目字面意思去做题,题目说我吃饭了没有?还没吃吧,所以这是审题的不客观;C答案不合理吧,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因此选C。又比如一个题目说:外面气温40多度,没人敢出门,问你选不选外面很热这个答案?肯定不选,题目字面上又没告诉我外面很热啊,除非题目明确告诉你40多度表示很热。

  还有语文选择题,只要本着客观审题原则,题目字面给的啥意思就照着这个意思做就没错,这才是符合命题者考查你的意思。很多人做选择题时题目完全看的懂,但是一主观联想,就错了。

  可是大家从头到尾都在研究从不会到会,依赖什么呢?依赖题海过程中的参考答案、老师讲解,然后强记,没有做总结,没有提炼里面解题共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每次拿到新题的时候,依旧在想以前怎么做的,该用什么方法,该从哪里入手,做的多了,简单的题自然可以做出来,但是违背了考试是从试题出发的角度,要在题目中寻找解题方法,把任何题都当作第一次做,去验证你的思维,形成一种解法,解决大多数题,这才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对,并给下面做铺垫。

  学习没有捷径,考试是有捷径的,当大家用一套思维做出了许多题的时候,看到考题,自然而然的会根据题目来判定做题方向,从而达到快速做题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当大家每次都能够从题目提干和设问中寻求解题方法时,哪怕临场压力造成不清醒状态,也能做对。即使题目不熟悉,平时没练习过,反正做任何题都一样,都是跟着题目去走,到最后也能做出来,即使不能全对,也能拿下许多步骤分。一句话,跟着题目走,不要跟着以往做过的题目走。

  理科解答题做题思维无非这么几种:顺着题干的意思,寻求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如何才能将问题和答案保持一致(求同思维);寻求达成所求条件与题设相关的必要信息(必要性思维);严格按照题目字面意思纯分析解题(客观思维,考好理科和英语的基础思维)。记住考试考查的是能力与思维并重。目前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差,都具备了差不多的能力,至少你知识点掌握了,题目看得懂,解答看得懂,这就是能力。而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思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是他们的思维对路了。

  思维和努力没关系,和智力关系亦不大,是大多数人潜意识中认识事物不同的体现,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是可以点拨、可以训练的,俗话说就是“开窍”。对考题来说,与其研究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学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

  当然,前面提到的也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只想表达一个概念,既然高考背景下,要求我们抛弃“学生”的身份,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考生”。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考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单纯的认为是“检测知识点”,这是过于单纯了。作为一个“准考生”,我们怕的是不敢想、不敢写,凡事都“事后分析”、“事后明白”、“恍然大悟”。一道题做错10次不要紧,至少你每次做的时候是完全的凭自己思考。最怕错了一次后听了讲解、看了答案忽然“会了、明白了”。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奉行“无知无畏”的精神,要养成给自己找茬的习惯。将“我这么去想怎样怎样,我这么去理解如何如何”作为主体思想,其余“标准答案”与老师讲解,一律作为参考或验证自己的思路,才是一个考生该干的事。


相关文章
·学法指导:如何活学活用课本单元重点词语05-24
·高三生选择教辅书四大标准 适合才是最重要10-24
·成绩差的学生该用什么学习策略?08-01
·给高三同学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07-18
·[学习指引] 卷子做不完?这6个提高效率的诀窍,99%的人都不知道12-09
·[学法指导] 6种预习方法+8种整理笔记秘笈,快收藏!07-31
·2018高考最后一个月就这么做吧!05-09
·高三做哪些事是无用功?12-10
·30天!高考各层次最后1个月冲刺05-04
·读高三了,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06-25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