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来源:葛文山博客
发布时间:2012-12-28 12:33: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好孩子,不是天生的,都是父母一心一意的陪伴出来的,妈妈要陪,爸爸更要陪!爷爷奶奶只能帮帮忙,打一个下手,但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在中国家庭教育里,有三个常见错误,或者说,是托词。

其一,让孩子早点学会独立。这是当前教育界盛行的一句话,鼓励中国父母要向国外的父母学习,早点让孩子学习独立。但是,我们一些父母理解错了,让孩子独立,并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撒手不管。比如国外的父母绝不会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那样做甚至是违法的;国外的父母会花很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阅读、游戏。

再说,让孩子过早独立,不是一件好事情。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卢悦分析说,很多人不求人,是害怕被拒绝,这也许和其早年过早独立的经历有关,觉得求人在心理上矮人一等,将求人看成是一种屈辱的、由下对上的关系,个中缘由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家庭文化中。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依赖”是一种危险,如果孩子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会担心孩子以后将形成长期依赖而无法控制,这种灾难性的想象会让父母倾向于在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强行与孩子分化。于是,一个过早独立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核心观念:获得别人帮助是一种耻辱。其实,孩子的独立要经历一个“断奶期”,在这期间,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怀。

其二,教育孩子,那是女人的事情。这是许多父亲经常挂着嘴巴的一句话,把责任推给老婆,自己躲个清闲。而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

这是因为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

所以说,每次我们学校开家长会,我都要先统计一下到会的爸爸人数,并表扬他们做到好,批评那些多管闲事的爷爷奶奶们越俎代庖,煽动妈妈们回家后让爸爸们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多陪陪孩子。

其三,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健康康的就行了,至于学习,就撒手不管,乐于做个甩手掌柜。事实上,无论孩子多大,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影响和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好孩子,不是天生的,都是父母一心一意的陪伴出来的,妈妈要陪,爸爸更要陪!爷爷奶奶只能帮帮忙,打一个下手,但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文章
·浙江省高中英语阅读教研现场会纪要10-21
·高效课堂模式中“先学后教”的误区12-16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07-13
·打动学生的心灵,只需要下面这20句话10-09
·看看特级教师是怎么上课的——11-09
·为什么有“教不会”的学生?04-17
·激活课堂教学 培养参与意识06-04
·课堂教学反思七要12-18
·一个校长的哲学思考(转载)12-07
·教师“爱讲”难改 但是要改10-30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