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四次“升级”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3-08-18 10:40: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也借用一句很理性的话:“世界上本没有最好的教学,只有相对不坏的教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升级仅能说已相对完善,但并不是至尊版,我们还在路上……

升级步骤二: 调控得当,保证合作学习有实效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但依然有很多老师不敢借助合作学习。原因很简单,学生一旦进入合作学习,讨论就如“开无轨电车”,教师控制不了他们的讨论,耽误了教学进度,学生也白白浪费了时间。的确,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独”了老师,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这样同学们主体活动时间的确增多了,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必须注意调控要升级,这也体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

首先,不能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要将时间花在重点和疑难问题的突破上,避免盲目讨论。

其次,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为了赶教学进度,没给孩子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学生的合作成果也没有充分做出评价,一旦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三言两语稍作评论,甚至不加评论,就匆忙结束任务。其实,应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再创设合作研讨的空间,让学生个个参与动口表达、动手操作、表演实践等,教师也需抓住契机及时引导点拨,可以依据状况追问。

另外,对讨论的声音也需做好调控,要求尽量只本组的成员听到,避免组际干扰。

升级步骤三:指导交流,实现充分合作、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给课堂带来的很大变化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大,就观察到的情况看,至少比非小组学习的课堂增加两到三倍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两个交流:即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某些课堂,后者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前者。组内的确实现了学生的相互影响与支持,但依然会存在着表面热烈其实无效,或个别学生游离于交流活动之外的问题。

表面的这种热烈有的因为教师无法掌控而成为隐蔽的问题,比如说表面上看上去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可能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知道究竟应该讨论些什么,怎样去讨论。眉飞色舞的也许是昨天的一场同学闹剧;侃侃而谈可能是离题万里的一个事件宣扬,因此仅仅用热烈来衡量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很不够的。

还曾听过一节数学课,在笔者身边的一个小组里,有一个学生在整整40 分钟, 几乎没有跟一个同学说过话。他始终静静地听着,既没有与同学的互动,也没有与老师的呼应。上课的老师也很有激情,沉浸在对各个小组学习活动的调动中,似乎没有可能注意到这个学生的游离状态。

针对这样的两种情况,如何减少或消除这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的现象,如何化解表面的“热烈”,需要找到行之效的办法。

1.交流目标要明确

对交流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会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对这种小组活动表现出兴趣,但也的确存在被活动本身吸引,而对活动所指向的知识目标却不一定有明确意识的现象。所以,每次交流前要由教师或学生以适当的形式明确交流的内容和目标,以至于不要只顾活动的过程有趣而忽略了认知的达成。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等。

2.交流方法要掌握

为使小组实现 “充分”合作,使团队学习全员参与交流,让每个学生敢说、会说,养成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那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交流方法,准确交流。如在团队学习中一人汇报时,要求其他人倾听,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见解。为了小组讨论高效,教师可以将小组内成员编号,每次规定:本次1号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23号补充,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毫不保留地交流各自所得的信息和材料;4号总结,对讨论情况做梳理,当然形成习惯后最好每次由学生自主分配,使合作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如果有的问题小组内无法达成共识,就在组际交流时提出来,通过其他小组的汇报,进一步深化认识。总之,这样做教会了孩子学会知识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文章
·学习成绩好坏在于学习习惯不同11-29
·何以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09-19
·教师是知识分子,需要以礼相待10-14
·提高课堂质量,学校集体备课需要四个转型07-19
·教学相关 | 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11-23
·教师必须要解好五个不等式02-22
·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10-13
·讲好公开课的注意事项10-28
·中国教育史上的三堂“绝课” 09-12
·教师应聘试讲注意事项12-30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