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从句教案 


来源:高中英语教学交流
发布时间:2009-08-19 22:21: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网 http://zshunj.cn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Greeting

Step 2. Task for presentation
1.      Task: Choose a present to your friend on his/her birthday.

2.      Task: Help Mr. Green to choose a necklace for her wife.

3.      Game: What’s that animal?

4.      Task: Describe your teachers with “who”.

5.      Task: Introduce these film and sports stars.

Step3. Read and act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3.      Read as Mrs. Green and Mr. Green.

4.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5.      Task: If you lost something and call the police, make a new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the policeman.

Step 4. Task for improving

1.      Task: Second-hand House (Second-hand Car…) Wanted

2.      Task: Teacher (soldier, nurse, engineer…) Wanted

3.      Task: Introduce yourself with “that” and “who”.

Step 5. Self-Evaluation

Homework:

Introduce one of your friends or your family members with “that” and “who”.

分析与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要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初三教程内容上有了一定深度,语法集中,知识点多,要让每个学生脱口而出有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淡化了语法却还有语法的教学大背景下;编排上趋于单调,不象《Go For It》那样丰富多彩易于操作。这就对任课教师如何设计各部分环节,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学得塌实学得开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一个动感的课堂才是一个完美的课堂,包括学生的动作、表情、语言和思维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反应,而要课堂动起来,“互动”必不可少,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结合。

一、师生互动

    1.挖掘教材本身的可调动因素                                    

该课涉及项链(necklace)、侦探(detective)、警官(inspector)、小偷(thief)、偷窃(steal)等词汇及案情的悬疑,于是我以格林太太得项链,丢项链,查项链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增强了教学的整合性,在并不忽略语法的情况下让课堂动起来,让语法内容为情节的发展服务,让语法学习渗透到对故事的赏析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和求知欲。如我从引导学生为好朋友选购生日礼物入手,向他们介绍了有可能被选定为礼物的漫画书《名侦探柯南》,教detective一词,然后导入格林太太生日将至,格林先生要买条漂亮的项链送给她,利用这一情节穿插了帮格林先生选项链的步骤,把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教给学生,如I like the necklace that costs $1000. 然后阐述格林先生不但很爱格林太太,还很爱小动物,在家养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鹦鹉Polly,从而导入对动物的描述,让学生在对动物的描述中进一步熟练掌握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也为Polly就是小偷埋下了伏笔。当学生已被可爱的动物吸引,完全沉浸在动物王国之时,我话锋一转,以沉重愤怒的语气告诉学生有人偷走了动物园里最可爱、最珍贵的大熊猫,通过提问Who is the thief? 向学生介绍thief这个单词,然后展示几幅人物肖像,让学生以侦探的眼光找出偷窃者,在近乎实际的情景中过了把侦探瘾,同时学到了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The man who has long yellow hair is the thief. 学生刚松了口气,我又从大熊猫被偷过渡到格林太太的项链也不幸被偷了,顺理成章地进入对话学习阶段。整堂课语法和故事情节互相渗透,浑然一体,学生的思绪始终围绕着故事的发展起伏跌荡,课堂也因此动感十足。

2.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描述小动物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展示定语从句让学生猜出动物名称的方式,让男生、女生进行竞赛,如What’s the animal that has long ears and red eyes. 知道答案的学生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大声喊出rabbit就可以了。此活动要求学生不但要回答得正确,还要回答的快。对于那些回答得又快又正确的学生,我给他们所在的组加一个红苹果表示奖励,而对于那些积极抢答但却答错的学生,我也给予他们一个绿苹果表示鼓励,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参与。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小竞赛的热情很高,至竞赛结束,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过起身抢答的经历,这一方面让传统的少数人的课堂转变成多数人的课堂,使学生因参与而变得主动,刺激和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竞争性活动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严肃的知识学习转移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来,使他们的注意力因转移而得到积极的放松与休息,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轻松、更愉悦,形成教师轻松调控,学生愉快配合的良性循环,于是让课堂动起来也就不难了。

3.从生活中取材,让课堂平易近人

我们把学习英语时所具备的四种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把“听说”放在“读写”之前并不表示“听说”胜于“读写”,而是“听说”先于“读写”,这更符合原始的语言习得规律,即由形象到抽象。初中生形象思维已较成熟,抽象思维还相对薄弱,因此对于实物、图片等信息更易接受,而且越是熟悉、感兴趣的题材,他们越能联系,越能体现主动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从生活中取材,让课堂因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平易近人。在操练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时,如果采用两句并一句,或将定语从句填写完整等传统的操练方式,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大量抽象的文字材料而紧张,使课堂失去动起来的活力。于是我把该班所有任课教师列为操练题材,问学生:“Who is your Chinese teacher?” 学生回答:“Mr. Fang is our Chinese teacher.” 然后我再问:“Which one is Mr. Fang?” 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用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回答。由于都是学生们熟悉的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操练活动中来成为可能,以有限的资源为每个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为互动创造了条件。此外,我还注意到以前给这个班上过课的实习教师已经应聘到我校任教,正和其他教师一起在教室后面听课,于是灵机一动,问学生:“Do you remember Miss Zhu who taught you English last term?”学生齐声回答:“Yes!”于是我让学生转过头去,在所有听课教师中找出朱老师,并用定语从句向我汇报,为“学以致用”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和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缓解了学生因有教师听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课堂气氛也因此缓和、融洽了起来。然后我又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他们所喜爱的明星的照片,照片中明星们或跳舞、或唱歌……内容丰富,课堂再一次出现高潮,学生们主动地互相讨论,争先恐后地用定语从句造句,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标。可见再也没有比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更生动的教材了,凭借学生对这些事物的亲和力,让课堂不动起来也难。

4.德育渗透让情感教育走进课堂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本堂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猜动物--描述动物--努力找出偷大熊猫的贼”这些环节,让他们领略了动物的可爱,激起了他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责任心。

5.教师示范的积极作用

每当进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而紧张,使已经调动起来的课堂气氛冷却下来,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辅助提问”,“明知故问”,“自我介绍”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一方面为学生适应下一个教学环节争取缓冲的时间。如在竞猜动物名称的环节中,我先用已学的句型问学生:“What does a rabbit look like?”学生回答:“A rabbit has long ears and red eyes.”我再问:“What’s the animal that has long ears and red eyes?”学生脱口而出:“Rabbit!”那么接下来的竞猜规则就无须我多言了。在开始导入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时,我指着自己问:“What am I doing?”学生回答得很快:“You are giving an English class.”于是我说:“The woman who is giving an English class is Miss Le.”学生自然就知道这个句子是怎么回事了。在让学生用that和who作自我介绍时,我先用最简单的语句向学生介绍我自己,在给学生提供可借鉴模板的同时,让学生觉得完成这个任务不难。

6.让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一改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教师把评判学生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要学生学”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学”,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

二、生生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既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又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所谓“生生互动”就是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显而易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任务的设计在于教师的创造,任务的完成在于学生的合作,“生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的有些任务如求购二手房、二手车启示,招聘启示,报警做笔录等都是有较强实践性,对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如果仅凭个别学生的个人智慧来完成就会显得苍白、单薄,于是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分组时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结果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水平一般,其他方面的思维却相当的活跃,为他们所在组提供了大量新颖而宝贵的建议,而那些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在语言组织上为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我让每个学生在任务之后都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开发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新教材是新教学理念的物质载体,而不是理念本身,只要任课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来阐释教材,都能营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哪怕“老树”也能发“新芽”。


相关文章
·高二写作课教案(全英版)06-25
·The Rest of Elias’ Story英语讲学稿(含答案)11-16
·定语从句教案 08-19
·Earthquake 教案 07-23
·高三英语复习定语从句复习讲义稿09-09
·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 05-14
·高二阅读课教案06-25
·高一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词汇08-15
·探究于学习,自主于课堂08-2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阅读教学课例分析08-21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