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3天高考,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6-05-25 16:40:00
查看次数:
赵作义:曾长期在北京四中一线授课。
杜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语文高级教师,多年从事高三教育教学工作,大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
问题1:考前两周各个学校都在做什么?
赵作义:考前各学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考点知识串讲、专题突破、重点强化、应试技巧辅导、心理调适和生物钟调整等方面,家长可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配合学校完成各项任务。
问题2:考前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家长应注意什么?
李晓凡:考前学生最突出的异常情况是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失眠、出汗、食欲不振、厌考等消极情绪。考生考前的这些心理问题大部分属正常现象。问题源自压力,压力源自经验和认知,但事实证明,很多压力源自家长。有的家长的焦虑情绪比学生还要明显,比如,比平时严厉或更亲切;断绝外界联系一心陪读;突然改变食谱;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其实,聪明的家长会适当引导但决不迁就,适当关心但绝不讨好,适度照管但绝不代劳,适度紧张但绝不传递。
问题3:家长如何帮助考生避免和解决心理问题?
蒋彦:一、制定与高考同步的作息时间,在两周之内严格执行,形成思维、生理和心理三个方面的兴奋和休养节律,在考场上才能稳扎稳打。
二、要跳出考前以纯粹的休息来养精蓄锐的误区。即使是考前最后一天以练手、热身、找感觉为目的的看书做题也不能停止。有事做,自然不会胡思乱想。
三、适度的运动休闲也能缓解心理问题,但要注意三个避免,这就是要避免网络游戏、竞技体育和大喜大悲的电视节目。
四、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调节情绪,“今天天气真好”“今天感觉不错”“今天又是一个进步”等语言都会引导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五、直接帮助考生调适好心态。告诉孩子,没有人能复习到万无一失才去参加高考。无论结果怎样,只要尽力了,就是成功。
问题4:学习安排上,考生一般会出现什么误区,家长如何应对?
李晓凡:每年都有学生因最后阶段安排不当出现失误的案例。主要是四个误区,一是脱离学校、完全闭关思考,导致效率极低;二是重视补差、忽视保优,导致优势爆冷;三是缺乏计划、信马由缰,导致心浮气躁;四是过于用功、或过于放松,导致状态不佳。考生毕竟是局内人,家长可以提前渗透,告知历年来考生的这些误区,避免重蹈覆辙。
问题5:考前两周的饮食,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赵作义:饮食上及早调整。每天适量补充些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牛奶、鱼类、大豆及其制品等,确保蛋白质和卵磷脂。多吃水果、蔬菜,确保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多喝水,确保血液及时供应大脑用氧。少食多餐,确保一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摄入量。
问题6:家长应该给考生提醒什么必要的考试技巧?
杜洋:即使家长没有参加过高考,必要的考试技巧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备考后期学生出现焦虑的时候。通用的考试技巧包括:一、按要求规范答题,注意审题;二、关键词必不可少,注意采分点;三、重书写卷面整洁,注意层次条理;四、答题先易后难,注意正确率;五、边做边填涂,注意时间安排;六、综合科目先抓优势学科,保证凡会必做、凡做必对。
问题7:成功家长还有哪些经验?
李晓凡:根据多年来对成功家长的观察研究,的确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家庭成员保持适度距离、家长言辞适度冷淡、考前带孩子极目远望、保持复习环境与考场环境基本一致、不必送孩子进考场等等。
问题8:怎样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考前最后一天?
杜洋:考前最后一天,只有合理安排才能平稳度过,从而保证良好的情绪和考试状态。根据历年的经验,建议家长安排的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上午适当复习基础知识,看看模拟试卷或作文;
二、半小时散步;
三、听一段英语听力;
四、不要过早睡觉,也不可再熬夜;
五、睡前稍食一些有助于催眠的食品,如牛奶、苹果;
六、清点考试用品,钢笔、铅笔、手表、橡皮、准考证要统一放在透明的袋子里,并放在明显的位置。
多年的高考研究经验说明,考试用品的准备一定要孩子自己做,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否则有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问题9:孩子考试不理想怎么办?
李晓凡:当今社会,个人发展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多元。一次考试不成功,还有机会复读。只要有志气,大学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即使不复读,也还可以选择出国、技校、成考、就业等途径。
- 相关文章
- ·爸妈需要警惕孩子的五种性格偏向05-17·高考结束了: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凡06-10·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惊人相似07-07·孩子,我为什么打你12-19·考前三个月,考生最容易出现的五大心理问题04-10·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10-05·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01-13·寒假家长必做10件有益孩子成长的事01-18·饭桌上的中国、美国和韩国孩子08-09·请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7件事09-04
- 最新文章
- ·唤醒一个孩子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家长必10-16·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学习的重要、父母的不易10-15·要想成绩好,一定要做到这件事11-28·学期过半!这封信刷屏了,值得家长好好读一读11-22·致家长:教育路上,再好的老师,也比不过家长的言传11-21·一对母子的经典对话,值得流传五十年 | 伴读11-20·放下这个执念,你会把孩子培养得很好09-13·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08-04·暑假家长如何更科学地陪伴和教育孩子?07-21·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在打印,快收07-11
- 阅读排行
- ·家长老师要知道,各年级孩子培养有侧重点06-16·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09-30·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07-12·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高中生活08-06·高考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05-28·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05-12·成功家教中不能忽视的十七个重点03-20·李开复致中国家长的信: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12-19·一个后进生家长的发言,引发无数父母深思!09-27·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12-20
点击这里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