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8-09-04 14:54: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什么叫基于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目标设计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请仔细阅读品味这篇开题报告吧。

  什么叫基于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目标设计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请仔细阅读品味这篇开题报告吧。
  
  “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洪泽中学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背景
  1.学生生命成长的企盼
  每个生命体都企盼得到更好成长,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理应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词。从人的生命成长需要看,企盼教育应关注以下几方面:一、让个性能够充分发展。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个性充分发展——需要学校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课程,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建构课程,也需要建构自己的课程。二、让个体能够适应社会。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个体社会化——需要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社会文化,也需要用自己经验努力促进社会发展。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一、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当下,课程建构是以专家为主,教师是课程实施者,学生也只是课程的享受者。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当下,高中教学以传递知识为主,教师是在教教材,学生也只是学知识。三、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当下,高中学习以试题训练为主,教师根据高考需要设计好练习,学生完成各项练习,这种训练是“被学习”。
  3.学生核心素养的呼唤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出台,未来普通高中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而需要通过学科教学重构课程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体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以大学科观念统整和重构课程内容,且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实现。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建构正是让他们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整合、学习、教学和评价——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构课程。
  二、课题界定
  1.课题内涵意蕴
  “学生参与”即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课程建构”指主体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重构等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和全面实践,促进课程形成和内化的过程。“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围绕“生命成长需要”,带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按照自己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参与学科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建设,在参与建构活动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潜能和已有经验建构课程内容,共享同伴生活和经验,促进自己能够更好掌握学科课程,并能延伸探究跨学科课程,形成更加丰富的课程经验,从而让人得到更好发展;同时,也促进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需要,形成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由此让课程也得到更好发展。
  2.课题追求境界
  当下的高中学科课程主要是由专家根据学科知识特点,以知识逻辑为背景,编制学科教材,这样编写的教材主要体现的是“学科知识结构”。教师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本研究追求的境界是让课程回归学生,以学生为逻辑起点,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认知方式,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重构,并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体现个性经验的学科课程,在此基础上生发和链接跨学科课程。这一研究不是否定当下以知识结构维度的课程编制方式,而是追求以学生逻辑和以知识逻辑两个维度深度融合的建构课程,使课程内涵更加丰富,形态更加立体化;改变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课程”为“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融入课程”和“让课程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和课程一起发展——学生在学科课程建构过程中发展课程,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1.建构学校学科课程资源平台
  通过实践,为学校建构学科课程资源平台,这一平台将成为学校学科课程资源库,供师生交流互动,为学生展示和学习服务。
  2.形成学校学科课程建构文化
  通过实践,建构校本的学科课程建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重构,将学习、教学和学科课程建构融为一体,促进学校形成富有特色的学科课程建构文化。
  3.架构学生学科课程学习空间
  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在电脑、笔记本和大脑中收集整理学科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学习资源,为他人学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平台,促进“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
  4.探究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策略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重构的策略,促进他们成为学科课程的建构者,在课程建构中和课程一起成长。
  5.探寻教师指导课程建构策略
  通过实践,教师找到指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重构的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指导课程建构能力,在课程建构中与学生、课程一起成长。
  四、研究内容
  1.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基本现状
  ⑴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基本现状。①学科课程实施方式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和座谈等方式对全校各学科课程方式情况进行调查,从课程建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我校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方式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我校学生学习学科课程方式情况进行调查,从课程建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③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能力和方式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课程建构能力考查、听课观察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我校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能力和方式进行调查,从课程建构角度了解学生在实验前的课程建构能力和课程建构的方式。④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能力和策略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我校教师指导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能力和策略进行调查,从课程建构角度了解教师的课程实施方式。
  ⑵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操作策略。①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施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了解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基本方式。②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建构路径: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了解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建构路径。③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活动流程: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了解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活动流程。
  ⑶探究学科课程资源平台建设。①建构学科课程资源库: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校学科课程公共资源库。②建构学科课程交流互动平台: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生参与学科课程交流互动平台。③建构学科课程个人学习空间: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生学科课程的个人学习空间。
  ⑷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能力培养路径。①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理论的学习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理论,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策略的实践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参与课程实施、参与课程评价、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③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研究的方式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参与课程实施、参与课程评价和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基本方式,提升他们的研究本领。
  2.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路径
  学生主要通过参与课程实施设计、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建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拟设计以下几条路径引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
  ⑴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①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目标建构的策略。传统的课程目标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等制定的。“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目标的建构——学科课程的整体目标和课时目标学生如何参与建构。②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内容选学的策略。传统的课程内容就是教材,课程实施时只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增删哪些课程内容,补充哪些背景知识、拓展哪些生活经验与现代科技等。③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设计的策略。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独立设施的。“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设计——设计学生参与学科课程目标建构的策略,课程实施的过程、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及课程评价策略。
  ⑵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①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的组织策略。传统的课程实施的组织都是由教师设施的。“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学习交流。②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的实践策略。高中学科课程实施的策略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实践——让学生自己实践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交流“共构”。③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的反思策略。传统的课程实施的总结更多是教师对知识经验的提炼和归纳。“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应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反思——让学生自己反思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交流共构的过程、方法和方式。
  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评价。①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设计的评价。评价学生参与学科课程目标建构、学科课程内容选学、学科课程实施设计的情况。②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的评价。评价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实施的组织、实践和反思的情况。③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评价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自己参与学科课程设计评价和参与学科课程实施评价的情况。
  ⑷学生参与学科课程重构。①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重构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对学科课程重构的方式进行选择和实施——纸质收集、电脑整理、人脑归纳。②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重构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问题对学科课程重构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实施——知识架构、策略探究、模型建立、经验整理、错题收集。③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重构的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需要对学科课程重构的策略进行选择和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载体、以思想为主线、以建模为目的。
  3.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施方式
  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本质是让学生自己以一定的方式理解和建构课程——自己对教师、文本、环境等课程元素进行理解建构,实现课程意义的建构与生成。意义建构与生成的属性是一种解释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的活动,理解、对话、体验、感悟、批判、反思构成了意义建构与生成的方式。由于这些方式的内在关联性,我们主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按照理解与对话、体验与感悟、批判与反思这三种方式参与学科课程建构。
  ⑴运用理解与对话建构。理解与对话是人类学习、交流和创造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人们虽然一直倡导用理解与对话进行教学,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关注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它对学科课程建构的价值没有完全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这样的路径引导学生运用“理解与对话”建构学科课程:一是从“文本价值”视角进行理解与对话;二是从“选编意图”视角进行理解与对话;三是从“教学境界”视角进行理解与对话;四是从“学习经验”视角进行理解与对话。
  ⑵运用体验与感悟建构。体验与感悟是个体直接获知识经验和创造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它们是相伴而生的,个体只要有所体验,就必定会有所感受和体会。多年来,人们虽然一直倡导用体验与感悟进行教学,但是在过去教学实践中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体验与感悟,它对学科课程建构的价值没有完全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这样的路径引导学生运用“体验”与“感悟”建构学科课程:一是依据个体经验“体验与感悟”知识意义;二是围绕探究问题“体验与感悟”知识形成;三是组织实践活动“体验与感悟”知识价值。
  ⑶运用批判与反思建构。批判与反思是学生对课程进行意义建构的高级形式。多年来,人们一直运用“接受式教学”,很少运用批判与反思进行教学,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与“反思”,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形式,应该说,教学实践中“批判与反思”并没有能够成为学科课程建构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这样的路径引导学生运用“批判与反思”建构学科课程:一是对知识经验进行“批判与反思”;二是对教学方式进行“批判与反思”。
  4.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活动流程
  课程实施是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课程的建构需要通过课程实施活动实现,采用不同的活动流程对学科课程建构的影响不同。课程实施活动流程的设计主要受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决定课程实施活动流程;同时,也受教学逻辑起点选择影响,不同的教学逻辑起点,课程实施活动流程也不尽相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自主发展”,高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便应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我们以学生“自主建构”为基本理念,分别设计以文本和生活为逻辑起点建构课程的活动流程。
  ⑴建构以文本为逻辑起点的活动流程。教材是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重要载体。学科课程的建构需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建构。以教材为逻辑起点的建构活动,应让学生参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研究,在探究教材过程中不断建构文本意义,同时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科课程建构。
  活动流程:
  学生自主建构过程:选研教材—自学生疑—学习释疑—练习解难—反思学习—迁移创新
  │        │        │        │        │        │
  教师引导共构过程:提供资源—了解学情—弄清疑难—点难拨疑—反思教学—引导实践
  教学需要将教材结构化、心理化、认知化——把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和适合学生探究的形态,这样的过程便是建构“学材”。以“学材”为逻辑起点的建构活动,应让师生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把教材建构成“学材”,然后,再运用“学材”建构知识经验。通过建构“学材”和运用“学材”,促进学生建构学科课程。
  活动流程:
  学生自主建构过程:研究学材—自学探究—对话共构—练习解难—反思学习—迁移创新
  │        │        │        │        │        │
  教师引导共构过程:编制学材—引导探究—指导共构—点难拨疑—反思教学—引导实践
  ⑵建构以生活为逻辑起点的活动流程。生活本身就是课程,学科课程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对生活的发现和创造就是创建课程。自然和社会生活既是一本丰厚的教材,更是人们不断变革和发展学科课程的源泉。以生活为逻辑起点的建构活动,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科课程的建构。
  活动流程:
  学生自主建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反思学习—迁移创新
  │        │        │        │        │        │
  教师引导共构过程:呈现生活—引导推测—指导设计—参与研究—反思教学—引导实践
  课程不只是一些教育情境之外开发出的书面文件,很多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内容与意义。一些学科课程实施可基于学生创生的“事件”为逻辑起点建构课程。以“事件”为逻辑起点的建构活动,应让学生从自己“原有的”或“创生的”生活事件出发,置身于情境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建课程意义,形成学科课程。
  活动流程:
  学生自主建构过程:发现问题—确定课题—设计方案—开展探究—反思学习—迁移创新
  │        │        │        │        │        │
  教师引导共构过程:共创事件—引导选题—指导设计—参与研究—反思教学—引导实践
  5.探究学科课程资源平台建设
  ⑴建构学科课程资源库。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校学科课程公共资源库。
  ⑵建构学科课程交流互动平台。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生参与学科课程交流互动平台。
  ⑶建构学科课程个人学习空间。按照学生参与课程建构需要,建构学生学科课程的个人学习空间。
  6.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能力培养的路径
  ⑴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理论的学习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设计、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活动、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理论,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
  ⑵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策略的实践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设计、参与课程实施活动、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研究的方式探索。如何指导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设计、参与课程实施活动、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和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基本方式,提升他们的研究本领。
  五、研究思路
  课题按照“调查研究——经验筛选——课题论证——架构方案——实践研究——完善总结”的程序进行研究。先调查了解当下学科的课程实施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基本情况。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基本经验进行研究,筛选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程建构实践操作方式。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从整体上架构学校课程建构方案;另一方面,从学科角度架构学科课程建构方案。然后,再让师生按照课程建构方案进行实验,不断探究学生参与课程建构方式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方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修正实验方案,并按照新的方案和更加科学的课程建构方式进行实验,不断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对研究方式和课程建构方式进行总结,形成校本的经验和可推广的策略。
  六、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阶段(2015.9-2016.2):①现状调查,了解情况:对学科课程建构方式和教学之间联系情况进行调查;②搜集资料,筛选经验:调查了解国内外有关课程建构和教学实践的相关经验。
  2.设计构建阶段(2016.2-2016.8):①理性思考,全面构思,制订方案——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实践的整体设计;②聘请专家,论证方案,形成路径——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策略、方式、路径和过程。
  3.全面实施阶段(2016.9-2018.6)①实践假设,验证思想;②完善理论,形成体系。
  4.科学总结阶段(2018.6-2018.8):①总结经验;②深度反思;③形成报告。
  5.推广应用阶段(2018.9-2019.8):①推广经验;②总结成果;③完善报告。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和观察,调查了解学科的课程实施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基本情况。
  2.经验筛选法。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网络筛选,筛选国内外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基本经验。
  3.实验法。通过具体实验研究,探究适合学生的、科学的课程建构方式。
  4经验总结法。对整个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在经验总结中形成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经验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经验。
  八、预期成果
  1.理论方面。①探究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理论基础;②形成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基本思想;③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调查报告;④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验报告。
  2.实践方面。①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验方案;②探究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路径;③探究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方式;④探究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教学模式。
  3.资源方面。①建构学生学科课程资源库;②架构学生建构学科课程资源的平台。
  九、条件保障
  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人员和资金的协调;成立“学校课程研究所”,负责课程建构的理念和策略的架构;成立“项目建设实践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重点探究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的路径。聘请“专家咨询组”,聘请省市基础教育领导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的专家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学校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每个老师都有笔记本电脑,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平台,千兆进校园,网络空间实现班班通,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快速上网;另外,我县2013年已实现小康,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0%以上家庭都有电脑,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孩子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资金。学校将项目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融为一体,每年提供足够的外出学习费用、实验研究费用、设备添置费用,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开展。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作为课时列入计划,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同时也给研究人员一定的研究津贴,让大家有兴趣进行研究。

相关文章
·结题报告撰写超详细教程09-04
·“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09-04
·如何原创命题07-18
·课题研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09-04
·新课程标准下优化课堂提问的研究 研究方案05-25
·课题研究详细六步骤09-04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四种意识03-04
·一线教师应如何做好课题研究?(附八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10-27
·高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04-11
·声音小就无法展示激情吗05-25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