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09-09-16 17:02: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网 http://zshunj.cn


   导学案:教与学的“路线图”
  
  在兖州一中,教师要把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引导”准备上,“导学案”成为能否高效的关键。
  在课改初期,教师上课前要编制“预习提纲”。
  最初的“预习提纲”的结构比较随意,除了一个教学目标外,对功能、容量、格式、结构等都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很快,他们发现,“预习提纲”逐渐变成了习题集和考试卷,有些老师甚至图省事用电脑下载、复制别人的资料。其结果是学生预习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大量的习题,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效果越来越差。
  他们分析了原因,认为“预习提纲”这种方式,无法承载课堂改革的重任,必须围绕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和充满兴趣的学习前置”为目标,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
  导和学两个字,促成他们想到了“导学案”。
  “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新出炉的导学案和“作业”、“试卷”有根本的不同,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
  他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每个导学案都经三次生成。
  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或者两人备一节;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这样经三次生成的导学案会被存放在学校的“导学案室”,作为财富留给后人。
  他们组织“晒学案”活动,定期出版“高效课堂”简讯,在学生中搞“高效课堂问卷”,公开公布高效课堂检查情况。
  在推行导学案时,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必须一课一案;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精讲和点拨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明确已知和未知问题;杜绝单人板书现象。

相关文章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06-29
·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03-03
·“五有四度”评课方法07-25
·从点点滴滴看国外的教育理念09-20
·高效课堂二十条09-20
·英语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01-24
·梅德明教授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12-18
·中英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侧记11-22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5个特征04-13
·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01-28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