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超详细入门教程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18-09-04 14:46: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第一页:研究入门;第二页:如何写课题申报书;第三页:如何申请课题;第四页:课题申报书常见问题梳理及资深专家应对建议

  杨秀治:“揪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
  2015-2016年,本人相继申报院级重大课题和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并获立项,如果总结成功经验的话,就是要“揪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而问题的来源则是自己的核心工作;申报课题应说明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工作实际。本人主要工作是对幼儿园园长组织与实施培训,而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教师和校长(园长)的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学院除举办名园长发展工程、骨干园长高级研修等培训外,还举办“国培计划”西部助力工程、委托培训和援助性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但从国家和北京市层面来看,上述培训都还没未出台相应的培训标准和权威的课程指导。为此,我们申报了院级重大课题“北京市幼儿园园长培训标准及课程指南研究”,并获得立项。
  二是问题挖掘深入。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园长培训标准确定的依据是幼儿园园长发展阶段的识别与特征描述,而要识别发展阶段必须有识别的工具,因此我们进而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三五“重点研究课题“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及识别工具体系开发研究”并获批。由于园长培训是园长专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又基于北京市名园长发展工程(第一批)项目,成功申报了北京市面上课题“优秀园长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名园长发展工程对象为例”。
  三是论证充分明确。撰写课题申报书应把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即理论价值和实施价值说清楚,把研究问题的学术基础和人力基础说明白。如我们申报“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及识别工具体系开发研究”这项课题,是因为学界在鉴别园长专业发展方面还没有一套适宜的工具,本研究将在一定程度填补空白;而我们的研究团队由学术性大学的学前教育专家、培训机构专家和幼儿园园长组成,也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人力保证。
  总之,如果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发现并聚焦问题,课题申报就更容易成功。
  陈丹:明确申报目的,把握关注事项,在实践中反思改进
  一、明确课题申报的目的
  作为教育学院的教师,除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课题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我本人而言,申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博士期间相关研究的必要延续和深入探索,二是为当前培训工作提供研究数据、理论和案例支持,三是为自身专业发展积累相关研究成果。
  二、把握申报的关注事项
  课题申报应从确定选题、撰写申报书、征求意见三方面予以关注。
  确定选题应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社会需求。认真阅读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指南,了解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二是个人情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于此开展延伸性研究。三是文献检索。分析他人的相关研究,从中找到自己研究的生发点。四是研究成果的运用。在申报课题时要预设本研究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撰写申报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仔细阅读申报书表格,准确把握需要填写的各部分内容要求及说明;二是认真准备,注意行文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排版美观;三是区别申报书和活页,注意不同的内容要求和表述方式;四是完善修订,对申报书要多次修订完善,以确定信息完整准确、语言通顺流畅。
  申报书撰成后应多方征求意见,充分吸纳本单位领导同事、科研处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及中小学校长等的意见,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三、在实践中反思改进
  课题从申报到实施,应结合工作对相关问题继续探索,如针对培训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差异性,如何构建两者的共生点并形成比较科学、合理、可行的选题,如何协调好课题研究和培训实践的关系,从而两相促进、有机融合等。
  张祥兰:课题申报有“套路”,按规则出牌
  一、选题确定
  课题指南是关键,应明晰领域方向,关键是找好切入点。对于课题指南,要前后对比来看。比如我会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关注近5年来相关立项课题的选题角度、内容与切入点,通过前后比较,摸清课题立项的规律与自我验证,热点是否持续受到关注,难点是否有效解决。还可以自我分析课题未获立项的原因,是选题无人研究、未受关注还是没有研究价值?对于课题指南中已获立项的课题,再次申报如何选择新的切入点也需要我们深度琢磨和论证。通过反复地自我论证,选择合理的切入点并创生出题目。
  二、题目表述
  题目应凝练,体现问题意识、方法意识与成果意识,以不超过25个字为宜。如何判断题目是否合理或者受到评委青睐?一个标准是,好的选题应能回答“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将问题、方法、成果加以整合,提炼出一个好题目。例如,我立项的课题“北京市小学班主任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模型实证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小学班主任”,问题是“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方法是“实证研究”(数据搜集与理论建模),研究成果是“胜任特征模型”、“工作绩效模型”之间的关系等。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从哪里入手?研究的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首先要选择非常小的点深度挖掘,其次还要找到这个领域真正的“大咖”,才能“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否选取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反映了课题申请人对该领域的洞悉程度与综述高度,所以在填报课题申报书要求的10个参考文献时,一定要选择该领域与选题“关键词”密切相关的“大咖”作品,最好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尽量不要用著作与教材。
  四、论证表述
  课题论证应开门见山,尽量以问题方式直接引出。语言表述忌引用过多政策,注意将工作思维转换为研究思维,前者关注要做什么,后者关注如何去做。行文要符合学术规范,论证要有信服力,比如有的老师日常表述惯用“下校”,在申报课题时应注意避免出现类似字眼,可用“扎根研究”、“参与式调研”等术语代替。
  胡佳怡:课题申请四要素——选题、设计、申报书、研训
  课题申请着重提出对一个现实问题的看法及其有效解决方案,最核心的要求是关照实际问题,有理论、现实意义。下面以教育学类课题为例,从确定选题、研究设计、申请书撰写、研训结合四方面介绍申请心得。
  一、确定选题
  一个好的选题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好的选题应符合以下标准:
  其一要有研究基础。选题应具有可持续性,可以是对既有研究的补充,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入拓展,这就保证了课题申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有利于提高命中率。
  其二要关注社会现实。选题要有现实意义,应紧密联系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通过深入解析,发现现实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也可以针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课题指南是有效捕捉现实问题的重要参考。
  其三要体现创新性。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填补研究空白或对现有研究的继续深入都可以。好的选题一定是吸引人眼球的。
  其四具有可操作性。选题应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要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可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其五要与日常工作结合。这样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申请优势,也可以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和完成,并在实践中有效转化科研成果。
  对于教育学类课题而言,研究设计同样讲求科学性、逻辑性、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1.科学性。课题设计要符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求,确定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时要科学严谨。使用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时,要严格依据所选方法的要求开展研究。
  2.逻辑性。课题研究设计要符合逻辑性的要求,即确定选题、确定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生成结论和得出启示等环节应该环环相扣,要保证环节和步骤之间的连贯性、逻辑性。总体来说,申请科研课题既是对申请者逻辑思维的考察,也是对申请者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3.可操作性。课题研究要有可操作性,申请人要写明完成课题的规划。
  4.普适性。所谓普适性是指研究成果要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成果应用和转化。对教育学类课题来说,就要求相关研究成果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育的实践和发展。
  三、申请书撰写
  1.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撰写申请书就是对科研题目可行性进行论证的过程,在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后,首先要论证它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之后要对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加以论证,进而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应重点论证课题申请的可行性,并阐明在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2.用词专业,语言精练。撰写申请书应用词精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并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3.伙伴互助,团队合作。申请书中应明确说明课题组成员,课题团队的研究领域尽量覆盖研究所需学科领域,以便凸显学术团队的强大力量。
  四、研训结合
  鉴于我们的工作性质,课题研究应紧密结合培训工作,一方面从培训中捕捉到有研究价值的题目,生成研究主题和内容;另一方面,科研要为培训服务,科研成果要转化到培训中。
  总之,课题申请者应明确研究主题,在厘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行表达,以说明选题的可行性。
  钟亚妮:在研究中丰富工作的意义
  研究本质上源于人的好奇心。如何以研究的态度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专业、规范的程序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以下以本人承担的一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为例,从确定研究问题(what)、明确研究意义(why)以及怎样做(how)三个方面谈谈研究体会。
  一、选择和明确研究问题——“我能做什么”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和关键环节,而研究问题则是研究的起点。首先,选题应考虑自身学术兴趣与研究基础,进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例如,本人承担的“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的有效性研究:教师学习的视角”课题,就是基于攻读博士期间对大、中、小学协作情境下教师学习问题的初步研究,因此在申请课题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
  其次,选题可来源于工作实践。确定研究方向后,研究者进而需要把握研究问题的价值与意义(why),明晰自己能够做什么(what)。前述课题即源自本人参与的“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市级教师培训项目,作为项目实施方与执行者,需要通过深度研究考察工作站项目的特点、运行机制、实际成效,研究对改善教育实践、增进教育理论领域相关知识的作用,此即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此外,选题还应基于文献研究,找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研究才有独到之处。
  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需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即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其中,研究的客观条件包含资料、经费、时间、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等,研究的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为完成课题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研究方法等。此外,还要考虑研究的道德伦理问题,即研究不能给任何人造成身心伤害,这是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研究行为规范。
  二、如何解决研究问题——“我该如何做”
  选择确定研究问题,只是研究之始。最重要的是,研究者如何采取行动,通过何种方法获取研究资料、解决研究问题。对一项研究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是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
  第一,明确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并加以界定。确定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应把握其实质性内涵,明确研究思路,为研究设计奠定坚实基础。找寻和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教师学习研究为例,笔者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关于学习的理论,最终将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明确核心概念,考察工作站项目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此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提供基础。
  第二,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将研究的理论界定进一步操作化,需要选择研究对象、研究样本,确定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是从已有操作化研究定义的研究对象单元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研究对象。如本人曾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最终选取4位参与工作站研修的农村教师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途径收集质性研究资料,随后分析资料、撰写报告,探讨农村教师在工作站项目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机制以及该项目的有效性特征,进而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政策建议。
  三、写作与研究
  对于研究而言,写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它更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是实现人的思维创造性的根本途径之一。研究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寻找结构,二是丰富意义。通过写作形成研究资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形式。质性研究的过程也是写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能在写作中真切感受到人的思维本质的自我实现,因而也会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当我们以研究的态度开展工作,将研究与工作紧密结合时,就能在沉静之中,对现实予以凝视与思考,并在恒久的耐心和细微的坚持中,逐渐体悟工作赋予自身存在的丰富意义。
  本文转载自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报告09-04
·高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04-11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06-18
·课题研究超详细入门教程09-04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四种意识03-04
·如何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9-04
·声音小就无法展示激情吗05-25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附部分学科案例)08-15
·课题研究详细六步骤09-04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课题12-21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