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来源: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网
发布时间:2014-06-18 14:21: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问得好,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


整理结果如下:

教师

数据

问题

A

B

C

D

E

F

G

H

合  计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平均

百分比

常规管理性

15

18.5

23

27.1

24

28.2

30

33.7

9

25

5

8.8

21

25.6

11

13.6

17.25

 

23.2

判断性

19

23.5

25

29.4

26

30.6

21

23.6

5

13.9

10

17.5

15

18.3

16

19.8

17.13

 

23.0

识记性

22

27.2

17

20

18

21.2

16

17.9

1

2.8

9

15.8

28

34.1

22

27.2

16.16

 

22.3

理解性

24

29.6

13

15.3

10

11.8

12

13.5

15

41.7

21

36.8

13

15.9

12

14.8

15

 

20.1

发散性

0

0

0

0

3

3.5

4

4.5

5

13.9

9

15.8

3

3.7

4

4.9

7.5

 

4.7

无关性(低效、无效)

1

1.2

7

8.2

4

4.7

6

6.7

1

2.7

3

5.3

2

2.4

12

14.8

4.5

 

6

合计

81

 

85

 

85

 

89

 

36

 

47

 

82

 

81

 

74.5

 

三、结果分析

ABCD四节为低年级数学,EF两节为高年级语文,GH两节为低年级语文。

(一)课堂问题数量分析。

1、低年级的课堂问题密集度大,且时段(每10分钟为1时段)分布较均匀,经整理后每个时段约为20个问题,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句式简单,反映出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一方面,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坐、写、说、听各方面习惯,通过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地多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2、数学课堂的问题密集度比语文课堂高。这也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藉文本这一平台展开对话与交流,文本的客体地位相对独立,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解剖和再处理,把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从文本学习中吸取知识,发展思维,长进能力,增强情感的过程分拆成一个个的问题阶梯,学生在拾阶而上的历程中必然要一次次地走进文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寻找、比照,思考、建构,由此,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自己阅读的时空,教师提问数量相对要少些。

而数学课堂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是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再处理后,分散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学生从感知、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即是答疑、释疑、质疑的问题引思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目标的落实,对课堂的个性化解读均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答问的过程即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问题数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相关文章
·一线教师应如何做好课题研究?(附八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10-27
·高中网络阅读与口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纪要05-3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之适应性06-18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06-18
·如何搞好教研活动12-17
·声音小就无法展示激情吗05-25
·“数字化时代校园信息文化构建研究”结题报告09-04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四种意识03-04
·结题报告撰写超详细教程09-04
·课题研究《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新法》08-26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